lanmu_02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上师大一附小三年发展规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 2009-01-09

2007.9——2010.8

. 学校发展的基础情况分析

1.学校师资情况

上师大一附小目前有28个教学班,1075名学生,76名教职员工(6名教师属师大编制),其中教师72人,职工4人,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55人,占教师人数的76.4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65人,占 90.3%(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24人,占教师人数的33%)。50岁以上教师9人,占13.2 %40岁以上的教师8人,占11.8 %30岁以上教师41 人,占60.3%30岁以下教师9人,占13.2  %区骨干教师有3人,占4.4%,校骨干(品牌)教师8人,11.8%,我校72%的教师是30岁以上50岁以下的教师,这是一支年富力强,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他们敢于实践、勇于突破创新,为学校赢得了众多的荣誉。

2.学校发展的良好基础与优势

2000年起我校作为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先期进行了课改实验,积累了一定经验,锻炼了队伍,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过两次区级研讨;2005起年参与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试点项目的研究,并举行了市级研讨活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发展,是区排球项目特色学校。今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区先进基层党支部;五年级组被评为区先进劳模集体;三年级组评为区文明组室。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及人际氛围。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已经形成规范程序;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已成为大多数教工的自觉追求,学校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有事业心和进取心,大家有决心在现有基础上使学校更上一层楼;科技、体育和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形成办学特色奠定了基础;学校的各项工作、各项活动及后勤服务已达到一定水准,可随时接受参访任务。

3.学校目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学校校舍面积严重不足,专用室匮乏;高级职称教师及区级骨干教师亟待培养,区骨干教师数量太少且影响力不大;四十岁以下青年教师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十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加大力度,她们是学校未来的希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办学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办学理念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树立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实现尊重学生主体的利益、价值、个性的选择来开展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应该是更全面的发展,应该形成学校的特色,应该凸现学校品牌效应。经过师生三年的努力,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并夯实学校基础管理,巩固并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通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形成更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风,在教育、教学、科研、教研组建设等方面有新的提高,初步建成具有科技、体育等鲜明特色,学生课业负担轻,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三)学生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自主、自强精神,良好学习习惯、良好行为素养,基础知识扎实,有个人兴趣特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快乐。做到“爱学”——具有阅读、思考、探究的主动性,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勤学——具有自信心、意志顽强,具有提出问题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的实践能力;“会学”——具有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去探索的创造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善于接受他人观点的合作性,形成互动学习氛围,而且也使其他同学得到启迪。

.具体目标与主要措施

(一)德育工作

1.      德育工作目标

贯彻“两纲”精神,以“树魂立根”为教育的主线,实施“主体性德育”,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实现德育工作与课程的整合;加强“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理想教育”;加强文明礼仪、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规范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自主、自强精神,有良好学习习惯、良好行为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争创区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

2.途径与方法

1)德育制度更加齐全、规范、科学、适用,德育管理人员职责进一步明确,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并互相支持,协作。坚持德育领先,营造全员育人氛围,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上师大一附小品牌班主任”评选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优秀班主任。加强年级组长队伍建设,促进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少先队的作用。

3)进一步落实《上师大一附小学生一日常规》、“上师大一附小学生十个行为好习惯”的培养。继续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继续以争做“上师大一附小尽心尽力学习的好学生”为总的指向,关注学生学习、做事及做人的态度,开展“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理想教育”教育,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围绕“尽心尽力最优秀”的主题开展教育及评比活动,让多层面学生榜上有名,激发学生“自信、自强”。继续开展“上师大一附小尽心尽力学习的好学生”,“上师大一附小好队(团员)”评比活动,细化评比要求及标准,以期起到引导作用。继续开展“文明班”、“示范班”、“文明年级”等评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继续抓好每年的“节庆”教育(三月环保节、四月艺术节、五月科技节、六一儿童节、九月敬师节、十一月体育节、十二月读书节等),并与我国传统节日相结合,凸显特色。

6)继续抓好广播操训练、体能训练,使学生的广播操成为学校的特色,成为抓校风建设的载体;抓好“一校一品排球特色项目”建设,争创排球特色学校(另见“排球项目建设三年规划”)。继续抓好科技教育工作,认真抓好每年的“杯赛”,保持科技特色学校的荣誉。

7)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落实德育总体目标,以递进、分层为原则,落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8)加强“品社学科”的重点建设;注重德育的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融入学校各个工作环节。

9)开设家长学校,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加强与社区联系,构建教育合力。

(二)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目标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以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标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步形成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途径与方法

1)教导处在科学、规范动态流程管理中,完善目标管理,采用对实施目标的过程和结果考核并重的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2)任课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导处明确岗位目标,备课组、教研组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功能,在正常、有序、科学地开展教研活动基础上,各组形成特色,争取有1~2个教研组成为区优秀教研组

3)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区、校教学骨干(品牌教师)的作用,做到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区级优势学科。

4继续加强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研讨功能,各教研组和备课组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课改科研课题,并切实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5)以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在自主研究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6)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框架,通过拓展型课程,扩大和改善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7)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师生互评、互动的教学评估机制。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纵向评价中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进步。各学科建立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可操作的科学评价方式。

8)每年开出一批有特色、有新意的校级研讨课,结合校网络工程的开通,汇编《上师大一附小公开研讨课、示范课案例集》,逐步建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题资源库。

9)加强教学流程各环节的管理,重视随堂听课,掌握最本色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教导处质量监控、年级组互控、教师个人自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继续严格执行考务制度,落实规范的考务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教学质量考核方法。

(三)队伍建设

1.目标

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优化教研组功能,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每位教师找准自己的发展点,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质量提高,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学科知识之外的综合专业素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途径与方法

1)以《上海市教师师德规范》和《上师大一附小师德要求》的条文为依据,在教职工中开展深入的思想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激发教师主体意识、落实自主行为,把“责任心”和“爱心”落实在各项工作中,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2)继续开展远学名师,近学“品牌”教师的活动,每年评出教学、教育品牌教师,服务明星,营建积极向上的氛围,创先进、树典型、以典型带动一般,以榜样引导群体。
3)加大教师职务培训力度,三年中通过校本培训和聘请专家培训,扩大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形成校、区骨干教师引领的教师梯队。

4)加强学科教师群体建设。每一学科教研组都要制订教研组建设计划,尽快形成一支以骨干教师(品牌教师)为核心的学科教师群体,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并使学校教学水平居区中上等水平。
5)培养拔尖教师。创设条件,搭建舞台,争取三年内,培养出2——3个在学校教学中拔尖、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
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用《上师大一附小党政干部修养要责》、《上师大一附小干部日日思》统一、规范学校中层干部的言行,做好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培养工作;让优秀青年教师得到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锻炼,让老年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思考,使上师大一附小的干部队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校本教研

1.目标

    校本研究与新课程相适应,使其成为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有利于教师教研的氛围,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

2.途径与方法

1)建立教研组长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教研、备课组长联席会议,共同学习教育先进理念,探讨教学先进方法,分享组内成员的成果。

2)建立跨学科教研活动制度——每学期至少两次学科教研活动是跨学科的,如语文教研活动必须要有外语、科常与艺术教师等参加。

3)建立年级组管理制度——由年级组长具体负责该年级的的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包括设计和组织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等,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主观能动性,凝聚年级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4)建立激励制度——组织形式多样的参评活动,如优秀教案(活动)设计、说课评比、优秀随笔、论文评选、案例选拔、试卷评比,及时奖励成绩突出的实验教师,促进每位教师敢想、能说、会写、善评。

5)建立教研组评比制度。每学期在各学科组申报的基础上评出优秀教研组与合格教研组。通过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抓教研活动质量的提升,通过合格教研组的验收,抓教研组活动质量的保底。对优秀教研组的组长及组员优先考虑给予外出学习、参观、考察活动。每学期由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组员分别对组长进行综合评价,按综合评价结果对组长进行奖励,并以此作为下学期续聘组长的依据。

(五)教育科研

1.目标

    以课题为中心,建立团队合作的研究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把工作中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在备课组内以课题为龙头,全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推动教研科研一体化,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使教师整体研究水平逐一提高,从而促进教师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使广大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2.途径与方法

1)学校建立科研室,并建立由科研室组织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活动。主要承担教师教育科研的决策咨询、科研指导、管理服务、调查研究等职能,让学校科研管理规范化。

2形成规模效应,学校总体科研氛围形成课题化、系列化,加强教育科研功能的开发,依据教师的科研开发意识形成各子课题,并从中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纵横交错,细化研究过程。

3)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和发展需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构建学校教师梯队。根据不同梯队教师的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有效提升各梯队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研究。

4科研室与教导处共同参与对教师科研课题的指导和调研,加大力度,从实际出发真正使教育科研工作在各学科组开展实施,做到每个学科组有研究课题,把科研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5除了申报参加市、区等立项的课题之外,每年组织教师申报校级课题,并将是否参与或主持教育科研项目作为教师考评、聘任、晋级等的一项重要指标。

6设立“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由教导处负责;承担监督反馈职能,对校长负责;编制评价量表和方案,组织开展对学生素质发展、教师工作绩效、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

(六)信息技术

1.目标

 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利用上师大一附小校园网,为家校架设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同时为教师之间能够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进行经验交流创设平台。

2.途径与方法

1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实用性,完善学校论坛建设,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开设特色科技小组网络教学栏目,深化“科技教育”,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在家中也能进行学习,并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

2)建设特色网站,如开设“知心姐姐”论坛,做好学生心理问题解答,结合德育工作,开设“校园之星”:每周展示一位有特长的学生,在网站上报道学生的先进事迹,制作《上师大一附小之歌》网络版,展示电子文稿。

3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反映对栏目进行增减,完善网络的设置,并成立由学生参与的校园网络资料收集小组,对校园中的信息及时发布,参与网站的制作、更新、维护,建成一个学生喜爱、教师信任、家校互动、富有特色的校园网。

(七)总务后勤

1.目标

以提供高效的后勤保障,及时满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需要为总务后勤工作的根本目标。未来三年,我校总务后勤的工作宗旨是“主动、勤快、热情、周到”  勤俭办学,用好、管好有限的教育资金,努力为师生创造优美、整洁、一流的校园环境,争创后勤优质服务品牌。争取校舍面积及专用室达标。

2.途径与方法

(1)        继续实行每周一早晨一小时例会制度。内容: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布置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树立全局观念,当学校工作需要时,后勤、教辅人员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干,要做到分工合作,分工不分家。

(2)        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严格落实财产保管制度、报账制度及购物、领物、报销制度。

(3)        严格执行门卫制度,根据预案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以及师生的午餐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加强食堂管理,落实节假日值班制度、加强电火安全保障工作,落实专人负责检查校舍设备,加强维修,确保安全。继续争创无烟学校,室内禁止吸烟。争创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区健康文明学校。

4)以主人翁态度爱护学校财产,节约水、电及教学用品。加强专用室、专用设备的管理,作好专用室使用记录。

(4)    做好后勤教辅人员的考核工作,使服务更加细化和深入,三年中评出上师大一附小“服务明星”23名,表彰兢兢业业的幕后英雄。

(八)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建设

1.目标

   加强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的自身建设,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工会监督作用、团支部的青年突击队作用。做好团带队工作,抓好校务公开工作,做好积极分子发展工作,凝聚教职员工,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2008年争创市级文明单位。

2.途径与方法

1)加强党建工作,实行党内“三先”,做到党员“三高”,学校有事、大事、难事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党支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做好积极分子发展工作及新党员教育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3)关心团支部工作,继续落实党员联系团支部工作制度,做好军民共建工作。(4)团支部在网上开设“知心姐姐”栏目,更好的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5)加强制度建设,推行校务公开,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实行一年两次教代会制度。

6)抓好学校精神文明工作,申报上海市文明单位,以此凝聚教职员工为争取学校的荣誉而积极工作。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没有教师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充分发展。只有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教育最终目标。学校对于发展应当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必须在“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切的发展目标。

四.各年度主要推进目标

(一)2007学年度

1.德育工作

进一步规范德育制度,完成德育课题研究《校本拓展型课(礼仪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礼仪课堂》、生命教育形成系列,落实“一校一品”建设及“品社”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及工作框架。启动“感恩、责任、理想”教育。

2.教学工作:

完善目标管理,建立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核制度,明确岗位目标,发挥教学研究功能,正常、有序、科学地开展教研活动,着重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确定各教研组建设重点突破方向,制定各教研组教学理论研究及实践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制定并落实各教研组常规活动细则及职责考核评价细则;制定并落实以排球活动为特色品牌的学校体育工作三年发展计划,以合唱队、舞蹈队及学生美术创作为重点的学校艺术工作三年发展计划。

3.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发挥区骨干教师、校品牌教师引领作用,推行以点带面为主的指导,外聘专家来校指导。

4.校本教研:

初步建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联席会议制度,教师100%完成培训任务,外聘专家作科研、教学多媒体制作方面的讲座、培训,制定学校校本教研三年发展规划。

5.教育科研:

建立学校教科研工作组织体系,确立学校重点科研课题。每学期有校级论文汇编,部分教师能有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

申报区级课题《教师梯队建设的校本研究》的研究,启动重点课题《年级组与教研组沟通合作的实践研究》,参与上师大小学数学认知心理》的课题研究结题;完成区百题工程《通过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广播操质量的实验研究》;参与上师大《让英语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生活》课题研究。                                    

6.信息技术:

加强校园网建设,完善学校论坛建设,为教师提供多媒体培训。                    

7.总务后勤

落实技防工作,安装安全报警设备,加高围墙护栏;完成三楼平台改建。

8.党支部、工会、团支部

    制定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进一步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完成党支部、工会、团支部改选;拟发展3名新党员。

(二)2008学年度

1.德育工作

加强过程管理,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完善日常评比机制,“品社”重点学科建设,初见成效。“感恩、责任、理想”教育进一步落实。

2.教学工作

落实跨年级教研活动,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发挥区、校教学骨干作用,形成区级优势学科,各教研组和备课组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课改科研项目,并切实开展行动研究。基本形成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组工作规范,个个教师能有较强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能力,校级优秀教研组数量增加,积极参与区级优秀教研组的评比,能在区“三奖评比中有教师获得耕耘奖、骏马奖;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所成绩;按照学校“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教育宗旨,推进并形成以高质量的语、数、英教学目标及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科、艺、体培育体系为特点的学校教学模式。

3.队伍建设

建立班主任“工作室”,各层面开展主题式的学习、研讨,实行“递进式”带教,继续外聘专家代交由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争取培养23名区级骨干教师,能在全区起引领作用。做好后备干部队伍的群众推荐工作,丰富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

4.校本教研

建立激励制度、年级组长管理制度,以科研促教研,组织教师申报课题,采用“工作室”的教师学习形式,进行主题交流、策略探讨、案例分析、分享经验,完成“240”申报培训内容。

5.教育科研

继续进行级课题《教师梯队建设的校本研究》的研究,以及课题数学学科年级组与教研组沟通合作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重点科研课题取得一定进展。

6.信息技术

建好特色网站,《上师大一附小之歌》网络版,依靠“校校通”与Internet链接,及时更新电子图书,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电子阅览室。

7.总务后勤

争取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年级组增添一台手提电脑,努力争创市安全文明校园。评选“服务明星”。

(三)2009学年度

1.德育工作

落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开设心理“门诊”室,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新理念的德育队伍。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做好“感恩、责任、理想”教育总结(案例、展板、主题集会等形式)。

2.教学工作

教学质量诊断分析与教科研相结合,每个学科组有课题,建立师生互评、互动的教学评估机制,各学科建立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可操作的科学评价方式,汇编《上师大一附小公开研讨课、示范课案例集》,逐步建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题资源库。学校教师中形成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的教学风气,各学科教师涌现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个性特点教学实践能力的校骨干教师,部分教师成为在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学校教研组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有12个教研组成为区优秀教研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取得较大提高,在区级层面上居较先进地位。

3.队伍建设

学校形成自己的首席教师、品牌教师梯队。搭设舞台,设立年级组副组长、教研组副组长、中层干部助理等职位,为青年干部提供锻炼的机会。

4.校本教研

利用校园网拓宽校本教研的渠道,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教育科研

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常规运行机制,取得重大进展,完成 级课题《教师梯队建设的校本研究》的研究,以及课题《年级组与教研组沟通合作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并出相应的课题报告和成果;教师研究课题交流成果,论文编撰成册。重点课题获得有影响的成果。

6.信息技术

校园网建设有一定成效,成立由学生参与的校园资料收集小组,对校园中的信息及时发布,参与网站的制作、更新、维护,建成一个学生喜爱、教师信任、家校互动、富有特色的校园网。

7.总务后勤

完成校舍调整、新校舍的搬迁工作,创设高雅的环境,创建和谐、文明、安全的校园。争创后勤服务品牌。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8号

通告.jpg
简章.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