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mu_02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寒风中,我们继续前行——《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汇报

作者(来源):陆敏    发布时间: 2011-12-19

122日上午720分,我们一行8人走出了杭州火车站,抚摸着空空的肚皮我们惦念着学校的早餐;走上街头,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冷!那天是2011年第一次最高温度跌入10度以内,最低温度接近零点,走进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登上体育馆那高高的看台,我们感觉更冷了…… 在寒冷的刺激下,也促使我们的大脑迅速地运作起来,开始了此次的“文化之旅”……

今天的汇报,我想以问题为线索来整理一下本次听课活动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和老师们分享一个本次学习的过程中我听到的一个关于金月亮的故事:

有一个国王,有一个5岁的小公主,漂亮又可爱,国王视她为掌上明珠。有一天,小公主说:“我想要天上的月亮。”国王马上派人去摘。结果大臣们想尽办法,都不能如愿。小公主郁郁寡欢,一病不起。无数名医都治不好她的病,直到一位小丑来到了公主的床前。小丑问道“小姑娘,月亮是什么样的啊?”公主说:“它大概有柳树那么高,因为我常常看见它在柳树梢。它应该比我的拇指小一点点,因为我的拇指正好可以盖住它。”小丑便请金匠打了一个金月亮,只比公主的拇指小一点点,还有一根不长不短的挂绳可以挂在柳树梢。最后这个月亮挂在了公主的脖子上,她的病也完全好了。原来孩子心目中的月亮和我们想象的大不一样。

这让我想到了在本次的教学展示活动课上,史大胜老师的一节故事课:在他的英语课上,经常会听到中文提示,孩子们会手舞足蹈地表演,甚至还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场馆的内穿梭。刚开始老师们觉得有点奇怪,但是仔细观察一下学生,他们无比投入和兴奋,在课的结束,他们都能表演并背诵故事。所以,我在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真得在揣摩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孩子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课堂和教学?低年级的孩子就是喜欢活动,一节课35分钟他们肯定维持不到了,那么我们是否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习得,在游戏中复习,在活动中运用了呢?我们是否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呢?在观摩了史老师的课后,我想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和活动方式其实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老师是否拨动了学生的那根心弦,使他们着迷于我们的课堂?

 

怎样创设语境?

    2天的时间里我们还听了四场高质量的讲座,四位专家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课堂中的语境创设、语感培养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细细咀嚼之后,我感觉余味深长。英语的课堂必定是语言的课堂,离开语境地练习沙漠中的植物,总是缺少了那么一些滋润和鲜活。我们平时的课堂也在想尽办法创设各种各样的语境,但是我们还需要多一点追问:这个语境离真实生活有多少的距离?今天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句型学生走出课堂之后还能有效使用吗?今天呈现给学生的是否又是当今生活中最为鲜活的部分,还是已经滞后于生活的内容呢?

    而说到跨文化的意识培养,我想首先应该反省的是自己:要向学生介绍另一

文化,教师本身应该具备一桶水。听完讲座后,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我多长时间看一次英文报纸?我多长时间看一次原版电影?我多长时间能够接触到一位国际友人?我多长时间能写一篇英文日记?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我有点汗颜,但同时,我又发现下阶段有了行动的目标!于是,这次的杭州之行,虽然再冷,我也觉得无比值得!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8号

通告.jpg
简章.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