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mu_02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为世博注入灵魂--与主题演绎有关的报道

作者(来源):《上海世博》2008年第三期    发布时间: 2008-09-16

为世博注入灵魂----与"主题演绎"有关的报道

  当一个人的追求从有形的目标上升为一种境界的时候,他的生活会更加丰富,更充满激情,因为他找到了灵魂的圣地;

  当一届世博会从单纯的展示和炫耀上升为一种智慧思考的时候,世博会才能真正做到成功、精彩、难忘,因为它拥有了灵魂的力量。  

  释义  

  “主题演绎”中的“演绎”一词在英文中所对应的原词是“develop”,基本词义是“发展”和“显影”。

  演绎,顾名思义,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个别性知识,从一般性前提得出特殊性结论的过程。

  世博会的主题演绎是主办方和参展方根据国际展览局全体大会通过的由一届世博会主办方提交的与主题有关的特殊规章所确定的主题体系,展开体现各自丰富而生动的理念和实践的演绎活动。   

  溯源

  世博会主题演绎是一个体系,是贯穿一届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和过程的指导思想。

  尽管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历届世博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中心主题,但那个时期的主题还只是象征性的。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开创了主题本位的办展模式,放弃了百科全书式的传统分类体系。此后,人们也意识到世博会不可能包揽人类文明的所有成果,也不该成为这些展示的大杂烩,应该把中心放在展示和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一个基点上。

  1933年之后的每届主办国都会提炼出一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邀请来自世界各国最富创意的头脑,设计最佳解决方案。也因此,能否把主题演绎好,成为办好世博会的关键。

  一直到1994年6月8日,国际展览局第115次大会宣布了世博会主题体系的正式形成,为了使这个体系更有操作性,国际展览局又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国际展览局118次会议第一项决议就是有关主题的。为了更好地推进并实施主题演绎的战略,国际展览局又规定了有关主题原则的第一号特殊规则。所以现在每届世博会的第一号特殊规则、规章都是关于主题演绎的,也就是说主题演绎是世博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image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致敬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第一届有明确主题的世博会,是首次以主题形式出现、并以一个主题指导和贯穿整个展示体系的世博会。这样的身份常使其成为世人眼中世博历史的另一种开端。   

  第一届以主题为核心进行展示的世博会 

  时间:1933年

  地点:美国芝加哥

  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   

  这届世博会的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作为官方正式名称,是在1929年被确定下来的,但早在构想阶段,以芝加哥在百年中的科学进步与工业发展为主题的说法就已风靡一时。事实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与当时美国一个名为国家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团体密不可分。该组织成立于1916年,旨在促进科学、工业与军事领域的合作,当时少有人知,却在为世博会提供展示主题与策划中大放光彩。由其领导的科学咨询委员会提出世博会以科学进步为主线,配合科学运用于工业领域的种种发展为形式的出展思路,最终被采纳。由此,博览会向当时的工商业巨头敞开了大门,通用汽车、克莱斯勒、西尔斯百货等纷纷获准建造各自展馆。企业馆以前所未有的气势登上世博会舞台,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当时,从很多方面来衡量,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的芝加哥世博会是个成功的典范,基于科学进步这一主题而产生的仙境般的建筑和未来主义的展览,使绝大部分的观众视野超越了当时处于经济衰退时期“失望和不幸”的现实,芝加哥世博会在密歇根河畔创造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  

image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20世纪70年代,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使世界已变得越来越小。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策划者们充分看到了这些时代特点和大众媒体迅速发展给博览会展示重点带来的变化,由此接受了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Kenzo Tange)的设计理念:将世博会的重心放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上,世界博览会必须成为一个“世界文化的盛大节日”。   

image

1970年大阪世博会

image

1970年大阪世博会

  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1970年

  地点:日本大阪

  主题:“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演绎非常成功。这届世博会把人类进步和人类和谐这一主题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大要素来体现。整个会场被设计成一棵巨树状,拥有“树杆”、“树枝”和“花朵”。从会场主进口一直延伸到南北两端的象征区是“树杆”,连接4个次进口的汽车通道和管道式的电动走道是“树枝”,遍地错落的展览馆楼象征着“花朵”,极其个性化地为建筑提供了一种持续性和统一性,同时又把多种不同的分枝在未来市政建设中相互联系起来。在离正门不远的地方设立了主题象征区,或者叫主题形象区。人们一进门可以感受到这个主题,然后再参观其他的场馆。主题象征区是一个三层的巨型结构,包括地面层、平台层和中空层,分别展现世界的起源到现在世界和谐再走向未来,就是世界之尽头。中心是一个太阳塔,场馆区域位于主题区域的东西两侧。东部是日本国家馆,西面是其他国家馆。设计者把从太阳塔的底部乘电梯到一楼,再继续往高处攀登比作是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层次,又利用太阳塔为人类的三个层次作竖向连接,如此巧妙的连接使整个象征区都充分体现了世博会的主题思想。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世界项目”就是主题演绎的杰作,该项目向世界生动地展示了“人、自然、技术: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的解决方案。  

image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image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   

  时间:2000年

  地点:德国汉诺威

  主题:“人、自然、技术: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   

  早在1990年,汉诺威市就委托威廉·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ough)建筑事务所指导2000年世博会的创意工作,然后确立了“汉诺威原则”。德国的“世界项目”是主题演绎的成果。该项目的初衷是通过展区的展览向世界展示符合世博会主题思想——“人、自然、技术: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的解决方案。所有项目都通过一个国际评委会评选出来,登记在案,公开予以确认并归纳成为世博会主题公园中的11个分主题。除德国之外,还有124个国家的总共487个世博会的“世界项目”纳入了这项计划。

  汉诺威世博会不像过去那样侧重展示成绩和自我炫耀,而是应答了人类21世纪在环境方面所面对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人与自然在可持续性发展条件下共存的原则,促使广大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如何关心全球性问题,共同寻找战胜这些挑战的答案。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思想贯穿世博会始终,无论是场址的选择与布局、景观环境的规划,还是展览建筑的设计,无不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宗旨。

  汉诺威世博会的标志是“屋顶”,由10个40米×40米×20米木质天棚组成,以此来体现人、自然与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屋顶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之一,屋顶建造需要技术,木材又与自然关联。屋顶把这三者关系最确切不过地联成一体。作为世博会心脏的主题区有12个专题:人类、基本需求、环境、微观世界、知识、信息和通讯、未来的工作、营养等。   

  在“自然的睿智”的主题旗帜下,主办国和各参展国都纷纷展示了对大自然的理解、尊重和利用,最重要的是人类在技术上的发展是能够和自然和谐共处的。

image  

2005年爱知世博会 

image

2005年爱知世博会

  “爱”与“地球”   

  时间:2005年

  地点:日本爱知县

  主题:“自然的睿智”   

  2005年爱知世博会非常重视主题演绎的开发,尤其是“与自然对话”的论坛主题与爱知世博会“自然的睿智”的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紧扣主题方面做得相当成功。

  对于“自然的睿智”这一主题,日本爱知世博会作如此阐述: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现代艺术,人们将在这里交流和整合他们所拥有的这些“睿智”,创作出一首宏大的“跨文化交响曲”乐章。同时,爱知世博会被冠名为“爱·地球博”。“爱”除了表示主办地爱知县外,蕴涵的更大主题和深意便是“爱”与“地球”,即人类如何实现与地球这个生养人类的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也是新世纪人类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这在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的世博会场的方方面面都得以展现。

  很多参展馆,特别是主办方的国家馆和企业馆,从场地的规划、展览内容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展馆的建造和服务设施的提供诸方面,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应用高科技但不破坏自然,使用新技术又保护环境的原则,贯穿了再循环使用和创建生态社会的理念,体现了对主题的全方位的理解和展现,以及对世界全球的宏观视野。爱知世博会的国际共同展区按亚洲、南北美洲、地中海沿岸国、欧洲、非洲、东南亚及大洋洲等地区划分为6个展区。在这里,你可与世界120多个国家的人们见面,亲身体验用不同的文化阐释的“自然的睿智”以及“宇宙、生命和信息”、“人生的‘手艺’和智慧”、“循环型社会”这三个副主题。如果说地球村是个抽象的概念,那么这样的场馆设计应该说能够把这个概念阐释得淋漓尽致。   

  注册类(综合性)世博会主题一览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主题“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年法国巴黎博览会主题“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39年美国纽约旧金山世博会主题“建设明天的世界”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主题“人类与世界”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主题“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主题“发现的时代”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题“人、自然、技术: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主题“自然的睿智”     

  声音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理念设计已完成,接下来的重点是将理论的东西付诸实施。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  

  世博会主题演绎是一个体系,是贯穿一届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和过程的指导思想。

  ——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吴建中   

  探明“演绎”思路上的“短腿”或者说“症结”,很关键。在一个个抓人眼球的“主题演绎”背后,真正俘获人心的是一个国家、民族本身独特的智慧和文化。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晓鸣   

  主题演绎的过程就好比完成摄影的整个流程:先成像,后冲洗。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成像”的工作——主题确定和主题深化,正在把“世博会主题”这张“底片”浸入“显影水”,使其呈现出色彩和图案来。

  ——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

  

 来源:《上海世博》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8号

通告.jpg
简章.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