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上师大一附小数学教研组活动展示以课例为抓手的主题研训。特级校长、督学李冠华、徐汇区教育学院顾亚龙老师、上师大博士、教授杨帆出席。
首先孙爱军校长向关心学校发展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向领导、专家们介绍了校本研修活动。本次活动既是研讨会,也是校本研训启动的第一场。接着由数学教研组长张荣萍主持本次活动。她阐述了数学教研组活动研修主题是:“基于课标,研制三单,提高学力。”“三单”——研学单、学历单、练习单。
“研学单”:是指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设计的预习题,自己翻阅书本、查找资料、尝试解答,同时记录疑惑之处、不懂之处。
“学历单” :是指学生在课中根据教师设计的一连串活动或任务,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行探究自主得出结论,找到规律。
“练习单”:是指学生在课后根据教师设计的巩固题和拓展题,将所获知识学以致用,所获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研修模式:分“识、悟、研、践、思”五步来实施。
1.识——认识“三单”,了解“三单”的内容与作用。
2.悟——通过专家案例的介绍,切身感悟三单制定的必要性,并对三单的整体结构和设计思路有所了解。
3.研——围绕一个课例,分工研制“三单”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流、修改、完善。
4.践——通过听评实践课,运用课堂观察表检测“三单”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5.思——反思“三单”是否基于课标,是否提高了学力,总结得失,改进做法。
今天以四年级一课《升和毫升》为例,然后从第三步开始请四年级备课组来诠释课例活动。备课组长周燕先分析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确定好目标之后,四年级组围绕这个主题,开始研制三单。研学单研制的潘健老师谈了三次修改稿,最终确定《毫升与升》的研学单。
在设计实验操作单的时候,周老师谈到注重有坡度的实验流程。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是研究1毫升,研究100毫升,研究1升。毫升到升跨度太大,在建立毫升和升的当中,插入了100毫升量感的建立,让学生能充分建立毫升与升的量感。其次,尽可能给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设计的实验尽可能让全班参与,在认识1L的试验中,备课组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操作实验中来,最后决定,不惜时间和繁琐的准备工作,每一小组都提供一个大铅桶的水,让小组里一位同学舀,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操作。
利用身边熟悉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将这节课设计成实验操作的课,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宋莹老师介绍练习单设计反复推敲几稿,最终呈现以小胖家一天用水情况进行巩固、拓展练习。
最后由胡霄峰老师接棒向全体老师展示我们五步教研研修的第四步,《升与毫升》教学实践。其余数学老师拿着课堂观察表检测“三单”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由教研员顾亚龙老师进行点评。顾老师说第一,我有点惊讶和感慨。孙校长对课程教学专业和学术的敏感。孙校长来的时间不长,当她联系我,有这样一个活动。我就明白了,她不愧是特级校长,对课堂教学这一块很执着。如果一位校长对业务没感觉,那么很难带出有一支有追求的团队。第二,能大胆推出新老师,不仅仅是胡老师一个,而是有教研组、备课组团队的力量。感受到三单的研磨,一单三磨,到现在的呈现。第三,实践体验内容是不可教的,知识可以教,体验不能教,要亲力亲为。去实践去尝试。1升=100毫升,一分钟就可以教好。但是1升、1毫升的量感怎么建立?必须动手操作。数学教学现在强调的是四基。四基中有基本的活动经验。按活动经验必须动手操作。一双灵巧的手反映人的全部智慧。动手操作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当你身体参与了,才有切身的感受。学生倒的时候五花八门,但最后调整。是告诉不了,是实践中逐渐建立起来。学生的经验要分享。课例是草根研究沃土,行动研究。一课三单,以学为中心,学让学生自己学。研学单设计有备而来,体验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学历单是学习经历呈现出来,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走向课堂正中央。练习单当堂训练,巩固。家庭作业完成研学单,前置学习。正如顾泠沅教授所说:学的关键在于说,教的关键在于听。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收获是今天顾老师给我们很好的引领,让我们受益匪浅,获得启示,我们将根据评课情况进一步反思,我们将按照这五步教研模式开展接下去的教研活动。总之,我们会继续朝基于课标、关注过程,提升学力,在实践中将“三单” 逐步完善。
摄影:乔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