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供给端品质 增强学生获得感
——上师大一附小2016学年第二学期工作小结 2017.6
本学期我校立足“为师有道,为学有径”的办学内涵发展,从“明确培养目标、聚焦教师教育、架构学校课程、设计评价系统、规准流程管理、深化主题教研、改革课堂教学”等方面不断提高作为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坚定了办学的道路自信。
一、完善育人顶层设计,打造供给端的原力
以我校加入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绿色指标项目研究校为契机,开展《指向学生品德素养发展的学校荣誉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本项目,对学校而言是从评价开始,倒逼学校重新梳理育人目标。为此,学校工会召开以“探寻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为主题的教代会,完善学生培养目标。并且,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变革》的讲座,对核心素养是什么?现代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哪些维度?等相关概念进行论述,为每一位教师打开眼界。
随之,在已有的8字培养目标——“开放、多元、独立、自信”以及18字育人主题——“讲诚信、懂感恩、能勤学、有恒心、会包容、善合作”的基础上改革,以荣誉评价体系的建设为载体对学生未来发展进行方向性指引,建立符合社会核心素养的以HONOR为主题的荣誉评价课程。该课程设计有利于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突出“Healthy健康、Optimistic乐观、Nice和美、Open-minded创新、Rigorous自律”的上师大一附小荣誉学子形象;并且,该课程开发有利于传承学校办学特色,推出一批特色课程,让特色课程走出校园,产生品牌效应,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同时,课程运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共同参与,通过多元评价表达教育理念和诉求,推动课程体系的不断更新。
今后,学校将围绕“Healthy健康、Optimistic乐观、Nice和美、Open-minded创新、Rigorous自律”的“HONOR”育人目标,不断完善办学行为。
二、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供给端的动力
(一)干部队伍
本学期学校重视中层干部的素养提高,组织中层干部学习《站在高岗向下望》、《校长的第一使命》等,通过学习提高中层干部的领悟力、转化力和执行力。
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岗位绩效考核。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要求中层干部首先进行岗位目标签约行动。中层干部均从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合作工作三个方面制定岗位目标并在一整学期中将其一一落实。而后学校结合一年一度的中层干部述职,制定了《中层干部岗位绩效考核方案》和《中层干部岗位绩效合格和优秀的考核标准》,要求中层干部对照考核要求通过述职自己检测岗位目标的达成度。此外,学校还组织民主测评,增加公开度、提高满意度。
本学期,学校结合学校中层队伍人员不齐的现状,启动中层干部岗位竞聘机制和骨干青年教师轮岗培养制度。2月,顺利推进以校团支部书记钱婧倩老师为始的青年教师轮岗工作,负责教务(东校调课、换课,校务部分工作),钱老师以严谨、努力的态度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基本无疏漏。5月中旬,学校推出《上师大一附小中层干部岗位竞聘选拔任用实施方案》对副教导主任(语文教导,分管师资管理事务)与副教导主任(教务、校务,分管科研管理)进行公开、公正的中层干部竞聘。竞聘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胜任岗位工作能力的人才选拔到学校的中层岗位上,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学校中包琪瑛与钱婧倩两位老师参与了竞聘,学校邀请徐汇语文特级教师高永娟、科研特级教师杨向宜、督学特级校长李冠华组成的专家考评组,两位老师在全教会进行对自身申报条件与岗位未来计划的宣讲,最终由专家面试打分以及民意测评的分数觉得两位老师的竞聘结果。根据双方打分结果,两位教师均获得双方好评,结合校务会的研究于6月公式并确认岗位竞聘结果——包琪瑛老师任副教导主任(语文教导,分管师资管理事务)、钱婧倩老师任副教导主任(教务、校务,分管科研管理)。
此外,转变传统的领导方式,走向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领导。通过“双向协商”机制,为教师发展规划诊断把脉。中层干部本学期共为教师提供两次诊断把脉,首先,在学期初为促进教师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规划进行培训、由钱婧倩、裴捷、刘欣悦开展引领性示范交流,每位教师设立职业规划,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分析“现实的我”,从“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外部支持等方面规划“理想的我”,从而找到职业发展的“系留点”,克服职业倦态;其次,学期末教师根据分层分类发展目标和要求,结合自身各项考核结果自主开展达成度评估并申报“新秀教师”、“骏马教师”、“耕耘教师”、“尽责教师”、“终身教师”评选,学校组织群众评议和学术委员会评审。
再者,通过“下午茶约谈”制度,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互动。全校党员结合“两学一做”民主测评,以下午茶的形式与老师们进行座谈,了解学校教师需求现状,对党员团队与自身进行优化与整改。期间,为增进学习,增订《读者》丰富学习资源,并组织去大世界考察,开阔眼界。
(二)教师队伍
为使教师队伍获得发展,本学期结合“十三五”规划开展三个“为师有道”系列课程:
1、《谦德篇——如何增强育德意识,提高育德能力》,该课程已申报区德育组团项目,学校成立由校长、师资管理部主任、学生活动部主任、课程发展部主任、科研部主任、工会主席、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组成的课程研发与运作领导小组,各司其责,分工合作,组织课程讲授;以青训班为班底组建若干个项目研究“动力群”,由分管行政或骨干教师深入指导,形成青年教师先行先试、示范操作、分享全校的格局。主要运作如下:
(1)怎么说孩子愿意听——“智慧用语”分享。
本学期,师资管理部与工会一起组织教师阅读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一书。由高菊老师、赵亦珺老师、赵睿老师、翁蔚佳老师、荀贝懿老师、与杨蓓老师组成的团队率先引领,通过学习提炼收获的智慧用语,以微讲座“心在哪、智慧就在哪。”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老师们进一步体会了“如何说”、“怎么听”的开启孩子心灵世界的育人方法。
(2)怎么教孩子愿意学——“育德目标”制订。
四月中旬,师资管理部从“增强育德意识,提高育德能力的重要性”、“学科育德的重要性”以及“育德目标制订的依据”等方面进行培训,曹诗佳、胡霄峰、马胜豪、钱婧倩四位青年教师就音乐、数学、体育、自然学科中一个教学内容的育德目标制订和设计思路和大家进行了分享,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育德目标的重视和落实。
(3)怎么评孩子愿意做——“荣誉徽章”运用。
该专题由学生发展部主任包黎、年级组长顾文琴和品牌班主任赵怡共同策划并引领的,结合五年级毕业季课程有效开展。教师们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人相处、建立目标等方面入手,推出了“自律启明星”、“勤学智多星”、“包容闪耀星”、“自我挑战星”这四个荣誉称号并制定了相应的评比标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结合学生们的课程表现,五年级共评出23位荣誉学子,在毕业典礼上予以了表彰。
(4)怎么管孩子愿意服——“班务管理”研讨。
学校组织班主任自主开展“班级班务及指导方式”实践研讨活动。班主任针对五类班务(事务常规——计划小结、干部选换、评优推优、评语写作、家校联络等;学习常规——收交作业、晨读、两分钟预备铃、听课等;生活常规——早操眼操、教室卫生、健康安全;活动常规——升旗仪式、班会校会、值勤服务、全校活动、校外实践等;道德常规——爱校爱班、文明礼貌、18字德育要求等)选择某一类中的某一切入点作为实践重点,从中找到班务处理的一般规律,总结班务处理的具体工作策略,以引导学生对班级“规则”的自觉遵守,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该内容由我校品牌班主任庄怡、郑瑞君老师引领,带领校五位青年教师裴捷、蒋林羚、刘欣悦、陈瑜、陈婷婷进行先行先试性的研究,目前每位教师已选择自行研究的实践重点,并总结了相关工作经验予以交流。
(5)怎么组织孩子愿意参与——“德育活动”设计等。
以“包容”为主题,组织教师完善德育课程的设计。建立“活动——感悟——行动——分享”的项目学习机制,研制前置作业单、主题教育课、后置作业单的具体内容,以形成系统的课程学习过程。本学期已完成二、四、五年级的课程运作。
2、《博学篇——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该课程的研修目标是通过希沃等硬件系统的逐步配备和相关软件专家的技术指导,帮助教师提高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本学期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美术体育等各学科的教师已运用西沃实施教学展示。
3、《精业篇——如何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研制教学目标和评价监测点》,开学初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培训后,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引导教师通过教材解读了解编者意图,了解知识编排结构,而后联系学情,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包含育德)和评价监测点,剖析教学重难点。六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目标撰写和评价监测点的比赛,以赛促练、并布置了教材解读的课例撰写任务。
三月中旬,学校接受教院师训部关于学校校本研修建设的调研。孙爱军校长作了题为“校本研修需要顶层设计”的工作汇报,从“确立培养目标,明确顶层设计“顶”在何处”、“架构课程体系,规划顶层设计实现路径”、“实施发展评价,凸显顶层设计落地效度”三个方面对我校校本研修建设的理念与实践进行逐一的解析,我校教师也在座谈中阐述学校建设对自我职业发展的帮助。学校一年来的实训工作获得师训部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三、开发品牌特色课程,打造供给端的实力
根据未来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根据养目标,规划达成培养目标的课程领域。
1、德育包容月课程
本学期进一步聚焦主题月教育,围绕“包容”主题,不同年级都进行了有针对的活动课程设计,整个活动通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及最亲近人所发生的事件入手,设计了活动的前测、中测和后测,立足在思想源头通过多个事例帮助学生感悟“为什么”,进而将“包容”价值观落实于个性化行动中。
2、毕业季课程
毕业典礼是学生告别小学的一个重要仪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非常重视每一次的毕业典礼活动,也越来越重视其仪式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尝试在以往的基础上将其课程化,系统化,使其成为一个历时三个月,全学科参与的毕业季课程。课程含有“忆往昔”、“走中学”、“访校友”、“展未来”、“争荣誉”五个版块。每位毕业季的教师都分工参与课程的启动与执行,给予学生意义非凡的毕业“旅程”。
3、《汽车文化》在线课程评比
本学期,由学校科技总指导与科常组教师承接上学期的研究成果,完成《未来汽车诞生记》校本教材的编写以及在线课程拍摄,并参与“汇师杯”的在线课程评比,获得佳绩。
4、《诚诚农庄》课程建设
发挥《未来汽车诞生记》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利用屋顶绿化平台竣工之际,利用STEM理念开发《诚诚农庄》系列课程,为打造绿色生态学校做准备。本学期,已初步建立“诚诚农庄”课程“生物+”的核心理念,设置中高年段(三至五年级)与低年段(一至二年级)学习目标,设计完成第一批农作物的观察手册,落实社团组成。四月,举行“一粒种子一棵苗”上师大一附小授苗仪式,上海科学创新教育研发中心的叔叔阿姨们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幼苗,让每位学生都亲自参与到幼苗的培育过程中来。孙校长和学生代表一起将不同的幼苗分栽到五个盆中,并希望同学们能细心浇灌它们,养成细心、耐心和热爱劳动的好品质。之后,每位学生都认真实施第一批农作物的种植、观察与现象研究,诚诚农庄给予学生亲历农作物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收获果实的同时亦收获了科学素养的提升。
四、推进学科主题教研,打造供给端的助力
1、围绕主题设计教研活动
为打破以往以听课、评课为主要教研活动形式,给予教师实质性的学习研讨,本学期所有教研大组长及备课组长均需开展主题式的教研活动。在制定教研主题后,围绕主题设计系列化的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学习的目标性、逻辑性与层次性。
学期初,教研大组长(备课组长)把关各学科各年级研制的第二学期课程纲要和教学手册;在接受教材解读培训和命题说明培训下,与备课组共同展开本学期教材解读的研究;组织并落实基于课例、包括教材解读在内(全册通读、单元研读、单篇细读)的主题教研。
4月25日,接受教院教研室组织的教研组调研。学校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音乐组、体育组、美术组、自然组、探究组均展开主题化的教研展示。语文组以《花木兰》为课例,以“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研制该课教学目标和评价监测点”为教研主题;数学组以“基于课标,研制三单,提高学力”为教研主题;英语以“基于教材解读的任务链再优化”为教研主题;音乐组以“歌唱教学中的校本化实施——以各年级歌唱教材为例”为教研主题;体育组以“基于同一教学主题的分年级教学目标层递性研究”为教研主题;美术组以“引入场馆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以五年级鉴赏课为例”为教研主题;自然组以“课内外长周期探究活动的设计研究”教研主题;品社组以 “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的目标制定有效性”为教研主题;探究组以“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基点,打造STEM学力课堂,加强实效”为教研主题。9个教研组均在一天内完成督导检查,获得教研员的好评。
2、任务驱动组织教研展示
本学期继续开展以教研组为团队的课例展示。
六月,体育组在区“体育兴趣化工作汇报交流”的任务驱动下,以课例为抓手,在全区做了主题教研展示。体育组全体老师依次通过微视频、报告和互相评议的形式对体育教材中《投掷》主题下如何通过全册通读、单元研读、单篇细读的方法研制出适合不同年级的适切的教学目标做了具体的操作说明。展示活动获得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五月,STEM+教研团队在“上海市STEM+课程调研”的任务驱动下,以孙爱军校长为引领开展《基于认知发展有效实施STEM+教学》的报告与课例结合的教学研究展示。首先由孙爱军校长对我校STEM+研究现状和提炼总结的“4D”学习路径做了简述;孙中原老师以《设计义肢》一课为例,对4D学习路径进行剖析;钱婧倩老师执教《设计斑鸠的义肢》第一课时,展现学力课堂;陈芸老师对本课的设计思路进行了说明。最后,由曹国华副校长阐述我校教师与学生对STEM+课程的感悟。整个展示活动循序渐进,有高度,有前瞻,给市级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月,结合新加坡姐妹校来访,学校组织我校品社学科骨干教师、新加坡公民与道德学科教师、我校外购的CCA课程外教一同进行有关“时间管理”课例的同课异构,增进教师们在教学理念与行为方面的碰撞,让交流走向纵深。CCA老师执教的《时间管理》一课亦在全教会上进行了展示。
五、组织校园学生活动,打造供给端的吸引力
1、童趣式的行规培养
开学日那天,孙校长、安校长、曹校长与少先队吉祥物“诚诚”分别在东校与西校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到来,为孩子们送上新学期的第一“送”——新年红包。红包里装着五张行规评比奖券,内容颇为丰富,有“与校长共进午餐”、“成为升旗手”等等,学生们只要做到文明休息、安静用餐、两操认真、倾听广播、礼貌问候、个人整洁就能够使用它们。一个学期下来,共计1000人次兑换了奖券,一时间,“明目标,践行动,兑奖乐”成为了一项最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指导制度。
针对上学期学生行规出现的种种问题,本学期加强教育和评比。通过午会课专题教育和每日公布评比结果、每月评选流动红旗、每学期评比单项示范班和综合文明班等环环相扣的评比机制促进各方重视。彻底落实“汽车生态园——我是文明小行者”的活动,自从上学期开展后,学生下课文明休息的情况有所改观,因为每个学生都在争取做文明的小行者。五年级的小交警支队的队员们不顾天气炎热,不怕执勤时间长,每节下课准时出现在走廊里提醒大家文明休息。大队活动部的委员们及时给扣满分的学生开学习班,这些措施保证了这项活动的实际效果。
2、创新式的常规活动
学校常规的社会实践活动、仪式教育一样不少,二年级的入队仪式、三年级参观中华艺术宫等拓展了学生眼界,也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四年级还参观了位于徐家汇的上海电影博物馆,领略了徐家汇电影基地的风采。学校还对原有的一些活动进行了调整,四年级的龙华烈士陵园参观与春季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挥了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一年级的学生到美术大师刘海粟美术馆参观,让学生走近大师。五年级的毕业典礼定在了音乐厅,这样既保证了二年级参观音乐厅能够静心观察,同时也更好地发挥音乐厅的功能,加大了学校的宣传力度。
3、节日式的学科活动
本学期,在大课程意识的引领下学校将学科活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体育节、艺术节和数学节活动。
上师大一附小“第十八届”春季田径运动会活动学校着重通过田径项目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不断创造学校奥运新记录。首先各条年级在体育课上进行选拔,选出田径项目的优秀苗子,同时体育老师和班主任进行全班的队列训练,通过队形、服装的不同展现每个班不同的特色。通过一个月的活动,在体育节的闭幕式上全校二--四年级进行了各班的队列展示活动,所有的学生或是观看或是参与到了田径项目的赛事,激烈而又精彩。
本届艺术节重在给予学生日常表演、草根表现的机会,在艺术节开幕式后内庭花园的周末午间音乐会成为了本次艺术节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项目,学生自主报名、展示才艺,各班积极推荐、有序观看。同时艺术节还鼓励团队合作,开展班级集体舞比赛和各年级未来汽车创想的绘画比赛。最后,在六一晚会的舞台上,艺术节的闭幕式圆满落幕。
本学期数学节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脑洞大开”活动,发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围绕不同年级的数学素养,各年级设计了24点、七巧板、数独、魔方和数学魔术五个主题活动,在数学探究课上老师先带领全体学生学会本年级的数学游戏活动,而后的一个月时间每个学生在学校与同学进行游戏,最终选出最会玩的学生参加年级的活动竞赛,从不会和略知皮毛到兴趣大增积极参与,过程中数学学科素养在慢慢提高。数学节期间,学校还在大厅布置展板,组织全体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小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名言等。
4、特色式的开放活动
三月初,学校承办面向康建社区居民的校园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学校社团学生通过舞台表演和社团活动展示,呈现给家长们一台精彩的演出,让家长对学校的特色课程有所了解。各位即将入学的小朋友也参与了学校精心设置的艺术、思维与创新课程,大家都学得津津乐道。从家长的问卷反馈中可见,家长对学校的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非常满意,本次校园开放日展示活动取得了成功。
本学期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对学校全方位工作均一一落实,获得累累硕果。据统计,学校获得上海市中小学生飞镖比赛小学组全项冠军、徐汇区“汇学杯”小学生飞镖比赛冠军、徐汇区建襄杯排球比赛冠军、上海市排球校园联盟联赛一等奖、2017年徐汇区足球基地精英杯比赛冠军、8校联盟足球比赛冠军、日新杯足球比赛亚军、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上海赛区银奖、徐汇区“湖南世小杯”健美操比赛三等奖、康健街道《红十字会法》及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比赛二等奖、2017年徐汇区“东二杯”小学生桥牌比赛小学组二等奖、2017徐汇区学生戏剧节朗诵比赛三等奖、育林杯诵读比赛铜奖、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未成年人第八届童谣传唱活动三等奖、《陈伯吹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诵读》铜奖等。教师和学生获得区级以上奖项分别有6人次和40人次。
丰硕的果实给予我们对未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上师大一附小全体师生将秉持“尽心尽力最优秀”的精神,立足“为师有道,为学有径”的办学内涵,继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