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mu_02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民族精神落实在课堂

作者(来源):王烨    发布时间: 2007-03-2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和神魂,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的凝聚。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凭着这种精神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我们,只有积极的倡导,大力实践,才能使民族精神内化为人们的精神素质,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历史责任感,要将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在课堂中。

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我国的语言文化的学习,学生从中可以广泛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如:《国庆节的晚上》中要知道祖国的名称和国庆节。《重阳节》中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一些传统习俗。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浓烈的兴趣,能自觉学习、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同时,教师要主动占领课外阅读阵地,既要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推荐适宜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更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秀作品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与家长交流来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并运用课堂或午会课等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了解和学习。当然,民族精神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重要有长远目标,坚持结合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潜移默化而一以贯之地受到民族精神熏陶,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8号

通告.jpg
简章.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