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校会课上,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正在上师大一附小室内体育馆进行。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的副院长陈浮副教授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是真的吗?”为题,开启了本次科普讲座。
陈教授从饮用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寻“水”上海等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从水源地取来的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道工艺就变成了饮用水。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过程,陈教授来邀请几位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他请四位同学分别在准备好的管道里装入不同的净水物质。然后把几个管道组装起来,变成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一位同学将混杂着污泥的浊水倒入最上面的管道。污水经过层层过滤,滴到最底部的容器时已经变成了肉眼看不见杂质的清水。现场的同学们发出连连惊叹。
在讲解污水处理工艺时,陈教授提到活性污泥的作用。尽管它闻上去臭臭的,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特别有用。经过三级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冲洗厕所、喷洒街道、浇灌绿化带、消防等,极大地节约了饮用水资源。
最后陈教授向全体同学介绍了上海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陈教授指出,尽管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大大提升了,但是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依然是我们生活中要奉行的重要原则。同学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小小的科学讲堂,传递的是知识与力量。期待同学们汲取科学的养分,不断进取,努力探索,为祖国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
听听同学们的体会吧:
五(1)班姜逸昕:听了这场讲座,我了解到目前上海有38家自来水厂,44家污水厂。杨树浦水厂是上海第一家自来水厂,至今还在为居民提供自来水。
五(2)班姚沐君:陈教授的滤水小实验让我印象深刻,生活中我们掌握了滤水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极端条件下获取水源呢!
五(7)班汪陶然:通过陈教授今天的讲座,我了解到自来水是如何净化后来到我们身边的,同时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我们应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文字:五(4)班姜思远
摄影:董丽娟、李本昶
审核: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