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mu_02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最后的玉米

作者(来源):庄怡    发布时间: 2007-06-12

最后的玉米

                                         

教学片断:

出示“自信、心灰意冷、不灰心、抱怨”
师:刚才你们还提到这些词语(自信、心灰意冷、不灰心、抱怨),想一想这些词语又是描写什么的呢?

生:描写玉米的心情
师:这些都是描写玉米心情的词语,他们就藏在课文的1~9小节中,下面就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1~9小节,找一找哪些小节描写了玉米的心情,在相关小节前做上记号。
生:我在6、7、8、9小节中找到描写玉米心情的句子。

(出示相关小节)
师:同桌互相读读这四个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人读。教学生字:“怨”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

师:秋天到了,正是收获的季节,别的玉米都被一一摘走了,只有那个很棒的玉米没有被摘走,他等啊!等啊!真的是心灰意冷了。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它变成什么样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7、8自然段,找找有关的句子。

1:我找到的句子是:他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

2: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

 师:谁能把第8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一名学生起立朗读。

师:是啊,当玉米孤零零地站在田野里时,他越看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由连声叹气,不断抱怨,心里绝望透了。课文就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心灰意冷。读到这里,请你联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玉米心灰意冷的原因。
生自由准备,交流说话:因为玉米觉得(      ),所以他心灰意冷。(练习说话,理解“心灰意冷”的原因。)

[教师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看,最后的玉米,孤零零的站在那里。样子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他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连声叹气地说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第9节。

1读

师:你读得真好!把玉米的灰心丧气都表现出来了。

师:情况在不断变化,玉米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着。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呢?那下面就请你们学着刚才同学的样子,同桌两人配合着读读课文1~9小节,特别读好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
(同桌配合读——指名交流——齐读)

教学反思:

《最后的玉米》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
    本课课文我抓住那个长得胖胖的玉米外表和心情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先划出有关的句子,理出文章的基本脉络,玉米先是从非常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抱怨——感激,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提问,在不同心情变化的时候他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引发学生思考玉米情感变化的原因,以此来把握文章的整体。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这个玉米为什么会心灰意冷?从浅层的原因到挖掘深层的原因来领悟文章的内涵:丧失信心出于误会,源于信心不够。

教学时,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玉米现在与过去形象的比较,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贯穿始终,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很高,也注重了充分发挥范读、评读的作用。从指导的效果上来看,许多学生也能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所以,堂课气氛比较活跃。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一无是处、老是抱怨”的含义。

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中,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8号

通告.jpg
简章.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