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着盼着,暑假终于来了。一年的时光疏忽而逝,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总觉得这一年的路走得有些艰难,因为这一路走来,就像化茧成蝶的过程,在不断痛苦挣扎着,虽然现在还没有变成蝴蝶,但我的内心正不断变得强大起来,觉得浑身充满正能量,非常有信心、有勇气面对今后将会遇到的各类难题。
回想起这段不可思议的日子,我的嘴角竟然会不自觉地上扬,现在再回头去审视这一年,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为自己能得到这么多机会锻炼而感激。如果问我是什么支持我坚持下来,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校长大人的话语。
其实,说来大家可能不相信,校长和我的交流——时间超过三分钟的谈话只有五次左右。三次是和评选育人奖有关的,校长总是在我彷徨的时候,用一句话解决我所有的困惑。让我能够在最最痛苦、最最无助的时候沉静下来,寻找到自己的初心。
第一次谈话是在三年前,得知学校推选我去参加育人奖评选时,我很没有信心,对校长说:我真的真的觉得周围比我优秀比我出色的班主任有很多,让我代表全体班主任去参加这个重要的奖项评比,我受之有愧,怕完成不了任务。校长严肃地看着我,肯定地说:推选你去,就是大家对你的认可。学校把大家认为最好的老师推选了出去。我们觉得你可以。这次谈话是在走廊里面,简短地说完这番话,校长头也不回地走了,留给我一颗定心丸,让我找到了自信。
结果第一次参加育人奖没有任何结果。我真的很愧疚,看到学校领导都恨不得躲着走,因为我觉得对不起学校,浪费了那么好的一个机会。如果这次推选的是别的班主任,胜算的机会会更多。可能校长也看出了我的心情低落。即时通上留给我一句话:学校认为把最好的老师推选出去了,结果并不重要。
第二年又是育人奖评选之前。校长说今年还是推选你去参加。我的心情特别矛盾复杂。我柔弱的外表下其实有颗不服输的心。我相信在坐的每位青年教师都有这样一颗不愿意轻易低头的心。但是我又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评不到而浪费学校的名额。校长这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就像在爬山,不断往上爬是很辛苦的过程,但是只有爬得高的人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你怎么样?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你自己选择。琢磨着校长的话,我又一次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要努力往上爬,我要去山顶看最美的风景。
第二次育人奖评选的结果是提名奖,校长什么都没有和我说,我知道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奋斗的路还会很长。
第三年,还是评选育人奖的时候。校长抛给我一个问题:你要想清楚你的定位,究竟是学校要你发展,还是你要自我发展。这个时候的我,不用多做考虑就完全可以肯定自己的初心:我——要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因为这一年来,秦红名师工作室、班主任高研班、品社新苗杯比赛、育人奖评选等活动同步进行着,与此同时,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甚至还要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我问自己:外出培训吸收了那么多的理论知识方法等等,怎么可以不体现在工作中呢?一开始面对这么多事情时,说不焦虑,那是假的,当最初碰到一周要外出培训活动四次的时候,有点欲哭无泪、几乎要崩溃。当连续几次每周外出培训三次的时候,也曾抓狂过,非常害怕这样的日子熬不过去。在参加一轮轮笔试、面试答辩时,也曾缺乏信心,心里没底,也曾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但当经历过这些曾经以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我发现每每回忆整个过程,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并不是每周奔波劳碌忙于还课的辛苦、也并不是熬夜复习整理资料设计教案的煎熬。而是校长给我说的故事——破茧成蝶。
有个人发现一个已裂开一条缝的茧,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蝴蝶必须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脱茧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每到忙不过来、遇到困难、灰心丧气、累到不行的时候,我就再回味一下这个故事,鼓励自己:要想变成美丽的蝴蝶,最关键的是这个破茧而出的过程,不能依靠别人,唯有自己逼迫自己努力。
记得新苗杯评比和育人奖开课面试的时间都挺接近的,校长总会细心地在我开课或者面试前即时通我一句话: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有了校长的这句话,我觉得心里的压力小了很多,不再那么介意比赛的结果会是什么,而是完全融入活动中,去享受参加比赛的全过程。
举例来说吧:品社新苗杯比赛的初赛是笔试,首先考核参赛老师对三到五年级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一个月中,我翻阅整理了从来不熟悉的6本教材,像回到学生时代一样划重点、归纳整理知识点,反复记忆背诵。虽然不知道是否能顺利通过笔试,但我想到了校长说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想我的努力不能只是嘴巴上说说,我的努力就要做出努力的样子来。我也明白,我努力去背诵记忆的这些知识点也终将储存在我的大脑里,是对我有益的东西,能够帮助我努力钻出自己茧。顺利通过笔试关之后,我开始制作教学课件。以前一遇到问题就要求助
回首新苗杯的参赛过程,我发现我突破了自我,我的内驱力更强了,我变得更有自信,内心柔韧了很多。
在这短短的一年中,在
犹记学术节品社工作室那三场主题活动,哪一场不是忙碌着、分享着、收获着……
第一次学术节的展示活动,可以说这是工作室所有学员的第一次亮相,我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从完成交流初稿,到经过筛选相关内容进行合并串联,再到精改精修,推敲到每个词,每个字,乃至每个标点符号,最后到制作媒体,论坛与展示相配合。可以说几易其稿,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加班是常事。
备战“快乐育人求特色·追求有效共发展”这一主题的展示活动中,活动丰富,人人有分工。刚开始制作“数字故事”时,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犹记第三次展示活动中,那一节节翻来覆去的研讨课,在磨课的实践中,痛苦着,坚定着,成长着……
当每位学员带着自己精心的备课,来到各位专家面前,这些大“家长”可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催逼”我们好好研究课标,“催逼”我们反复修改教学环节,“催逼”我们该具备什么样的教态去表达……我紧紧抓住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甚至拿着录音笔记录下了每一句话,便于回去好好消化。这些大“家长”又是很慈爱的,从来听不到他们严厉地批评谁,听到的永远是忠恳的建议,出奇的好点子,让我们在这一次次的磨课中,成长着。
在名师工作室和班主任高研班的学习时间里,我走过了一条丰富多彩而又收益良多的道路,比起得奖、晋级这些有形的进步,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品社学科甚至于整个人生都有了更深的思考,而这份思考,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最近非常喜欢纪伯伦关于友情的这样一句话: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回首经历的这一切,除了收获了知识能力之外,我更珍惜的是在困难时扶持我的办公室姐妹、搭
最后用这样一句话结束今天和大家的交流,要相信:梦里能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