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确认——教育实证研究中的文献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钱婧倩
在上一次的研讨中,我们知道一次研究通常是从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或者从大部分教师普遍遇到的难题开始,同样也让每一位老师去挖掘这个问题。在找到问题之后是否能够直接的按照步骤进行研究?并不是,而是确定问题的“价值”,如何证明则需要通过文献研究。
本次我们就教育实证研究中的文献研究展开讨论,主要对文献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做些什么?怎么做?这四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文献研究?
在各类开题报告的第一部分或者论证报告的第一部分,会出现让我们撰写“文献综述、情报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述评”,旨在让研究者选择相关的文献源,从各种不同的资料中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描述你选择问题的前期研究进程,同时总结关于这一问题的已有知识。综述的目的就是在以前的研究、理论和现在正在研究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
还有什么时候需要做文献研究?课题设计、课题论证、研究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形成报告……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献研究?
1、细化研究问题。
研究者刚开始知识头脑中有一个一般性的问题或者对想要调查的问题有一些想法,这是一个好的开头,但是最后却需要更多的特定的研究问题。以前的文献有助于将某个话题具体化为特定的问题。在了解被人如何操作的基础上,自己研究中的变量也会渐渐清晰,在某种意义上,文献为开发特定的研究问题提供了“数据”。
2、建立一个概念或理论框架。
将研究置于更一般的概念框架或理论取向中,研究问题就会具有理论基础。本质上讲,要对研究问题的思想或学术视角进行描绘。理论可以显示问题和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
3、开创研究意义
每一个研究需要对现有的知识体系或者实践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研究的意义将更加显著。最好说明研究结果的意义,即将会如何对已有的研究有所增加、扩展和建设。综述还有助于确认信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同时,以前的研究结果可能会有助于解释结论,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和意义。
4、找出方法论局限
一般来说,证明一项研究的意义和成就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专注于你已有的方法的有限性。就此而言,一篇对文献的分析,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他人发现成果的罗列性报告。这类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在设计自己的研究时,找到合适的新方法以避免过去的错误。
5、找出矛盾的研究结果
文献综述中也许会揭露一项研究结论与另一项研究结论相互矛盾,这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研究事业的发展,并能改进研究方法调整新的研究设计,最终解决研究结论相互矛盾的问题。
6、建立研究假设
一些研究中好的研究假设是以前期研究为基础。如果以前有关这个题目的实验研究很少,现有的理论就应该对调整研究假设有用,因此一篇全面的文献综述需要寻找其他的能检验假设的实证研究理论,也就是要查询其它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的证据。
总而言之,文献研究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即将研究的问题。做文献研究的目的也在于体现本次研究问题的价值,一般以肯定前期研究的优势,挖掘其不足之处,再引入自身研究的价值。
三、文献研究做些什么?
1、检索。
在一些期刊搜索引擎中进行检索,常用有中国知网,但是价格较贵,含金量也难以确定。切忌去百度搜索,因为在课题申报书中参考文献一栏里一般不认可网址来源。检索时可使用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字。
除电子期刊外,可参考纸质期刊、百科全书、专业书籍等等这些一般在学校图书馆就能获得,我校就有较权威的期刊,如《上海教育科研》、《全球教育展望》等等。
2、选择
在下载检索完毕后,需要进行相关的筛选,选择你真正需要的资料,将不需要的删除。
3、整理
将资料按照国内国外等顺序进行分类后,再按撰写逻辑进行排序,这样能够在撰写时为自身提供方便,以免眼花缭乱打乱逻辑。
4、撰写综述。
四、怎么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总结与参考文献。
引言主要对本次研究的问题进行开门见山的阐述。
正文分为国内情报综述和国外情报综述,是对某一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历史、现状、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的分析,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总结,是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既要肯定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研究基础;同时又要说清楚前人研究的不足,主要是为了衬托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参考文献,是说明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编排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格式规范。
五、本次任务:
根据自己寻找的问题方向进行文献研究,最终确定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