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mu_02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上师大一附小校本培训开展的自评报告

作者(来源):教导处    发布时间: 2009-12-20

                                                 上师大一附小校本培训开展的自评报告
                                                                                 2009.1
       上师大一附小历来认真对待校本培训,工作规划上有系统性,设计的师训项目具有针对性,实施过程中能规范操作。特别是能在平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适时地改变或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方法多样,力求具有较好的师训实效。
一、工作的系统性
      根据《徐汇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的要求,我校在三年规划、每年(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中,都特别在“队伍建设”部分向全校教师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并具体规划师训内容、分层培养教师的步骤。如“开展远学名师,近学‘品牌’教师的活动,每年评出教学、教育品牌教师,服务明星,营建积极向上的氛围,创先进、树典型、以典型带动一般,以榜样引导群体。聘请专家培训,扩大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形成校、区骨干教师引领的教师梯队。”
      为了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扎实落实,我校特别指定教导处教学教导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加强教师自培工作,促进教师在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并将教师的参与相关情况列入期末考核项目。
      学校大力支持教师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目前我校共有106名在编教师,硕士1人,本科学历40人,(其中具有学士学位的有14人),大专54人,中专6人,达到小学阶段教师学历要求。对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的老师,学校一律按区有关学费报销制度执行。
      学校在2007-2010年的三年规划中,特别提出了“加大教师职务培训力度,三年中通过校本培训和聘请专家培训,扩大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形成校、区骨干教师引领的教师梯队。”“培养拔尖教师。创设条件,搭建舞台,争取三年内,培养出2——3个在学校教学中拔尖、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在2009年工作计划中提出“鼓励教师完成高一层次学历进修,鼓励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做好特长教师培养工作。”因此,学校支持教师不断自我培养,支持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为撰写论文、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的英语和计算机考核的老师,给予经费上的保证。
二、项目的针对性
      我校根据对教师现状的分析,在2007年-2008年之间,分别进行了“师德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研促教研、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原上师大一附小);基于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互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师德修养培训(原杜鹃园小学)”等的校本培训,原上师大一附小的教师已完成了240中的校本10分学分。对原杜鹃园小学的30多位老师,我们也将针对不同情况抓紧培训,力争提早完成。
       为了使培训内容适合学校教师的现状,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对每一次的校本培训项目的申报与实施都经过了慎重的分析与考虑,经过行政会议的讨论通过。比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就是在校长、教导随堂听课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后确立的。我们聘请了教研员现场上课、作讲座,组织教师分教研组进行理论学习,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教性的策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案例,组织教师联系实际谈心得,请学校品牌教师介绍自己的经验,上示范课,以论坛形式组织教师进行网上交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认识,懂得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懂得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知道为解决以上问题去研究教材;通过理论学习、品牌教师的经验介绍、优质课的示范,提示教师们尽心尽力备课、细心做好课前准备、关注课堂小细节、注重课后的反思;提升教师个性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商。最终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步骤,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校的校本培训,除了聘请专家作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撰写体会外,还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进行网上交流、网上观摩、实际观摩等,并用好社会资源,请市委党校教师、科技教育党校教师、董恒甫职校教师给老师们上课,方法多样,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度。
三、过程的规范性
      为了确保每一位教师在校本培训中都受到教育与提高,每次培训,我们都严格地做好考勤登记,并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设计不同的反思与小结内容。如“师德教育”项目,我们请教师撰写自己的一个“爱生”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项目,我们设计了特别的备课、听课、评价与反思表格,引导教师按照学年、学期、单元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听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关注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从细枝末节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课堂应变能力。
       每一个校本培训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结束都遵照相关程序,按照要求去做,并将档案全面有序地管理,方便查找与反思改进。
四、结果的实效性
      由于每一个培训项目在申报前做好了足够的分析与准备,对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预期,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加强检查,因此培训效果明显。如《多媒体作品的制作》项目的培训,我们的培训目标是:“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适应教育手段变化的多重需要,从全区教职工的实际工作出发,大大提高教师计算机课件制作能力,丰富多种课堂教学手段。”教师们在董恒甫职校年轻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中,兴趣盎然,很多年轻教师都争着将有关制作要求复制,表示回家还要继续钻研,而且的确将所学技巧用在平时的多媒体制作中。目前,我校教师,无论年纪大小,人人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用形象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又如《科研促教研》项目,我们预定的培训目标是“1、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从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入手,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科研促教研。2、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师德和较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准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倡导做研究型教师,科研兴校,把我校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市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据统计,我校从2006年至今,已经有28篇市级以上的教育、教学、科研的文章、说课、课件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效果显著。
      又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项目,自从2007年度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的教学自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们集体备课意识强,自我二次备课、三次备课,特别师语文教师们,随手拿起任何一位语文教师的语文书,看到密密麻麻的教学要点、旁注、反思,你都会感叹教师的反复思考程度之深;任意翻阅一位学生的语文书,看到教师对学生语文书上细致的批改,你更会感叹教师对学生上课是否有效的关注度。语文前教研员朱丽春老师曾不止一次地表扬我们教师的艰辛付出,上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全国知名的语文专家吴忠豪老师也特别赞赏我们的备课要求、听课记录要求,特别肯定了我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已深入每个教师的心中。
五、培训的创新性
     我校在校本培训工作中不断探索,内容的选取都是在针对教育教学现状的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行政集体讨论决定的,一旦培训项目确立,我校各部门通力合作,互相协助、补台。比如,针对2007年建立“家校互动”网络交流后,我们马上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们对家校互动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我们设计全新的备课、听课表格,指导教师听课时如何帮助执教者发现问题,加以改进。这样的探索与创新,不仅使校本培训有了实效,同时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之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进了校园的和谐。
       现在,我们又在进行新的尝试,即利用博客开展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备课组在徐汇教育网上建立博客,将每个学期的教研组计划、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集体备课的教案(包括几次修改的所有教案,体现教研活动的实效)、教学反思、学生活动等项目在博客中记录,便于各项活动及时开展,便于老师们互相监督、互相学习。虽然该项目目前没有申报,但这个形式已经引起教师的极大重视与喜爱,也已经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成效。
     另外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紧密渗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通过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业务能力。为凸显成效,我校设立了“尽心尽力好教工”的评选;设立了“品牌教师”、“品牌班主任”、“服务明星”的评选;制定了优秀教研组的评选要求,每年进行一次优秀教研组的申报与评选;每年派遣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国际姐妹校考察、学习;聘请上师大专家、教研员来校指导;目前我校有5位区骨干教师,2位高级教师,并力争在2010年成为区师资建设的合格校。
     相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