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mu_02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关于小学探究型课程(汽车文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作者(来源):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科研组    发布时间: 2009-12-21

 

一、立题依据: 
1、素质教育呼唤探究型课程
      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自1998年开始以来,按照国家的要求和上海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在一期课改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突破。二期课改着眼于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功能维度为主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其中探究型课程的产生弥补了现有体制的不足。探究型课程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突破口。它改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重视基础学力,突出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的课程理念;提出了构建符合时代需要、适应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上海国际化水平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和新教材体系的改革目标;这是一场学习的革命。由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权威性,控制性和预设性受到严峻的挑战,而学生的批判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探究型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本质上说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     
      目前探究型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我校是二期课改的实验学校,故我校想在这门新课程上作一番探索与实践.  
2、依托资源,探究“汽车文化”
      将什么作为探究型课程的突破口呢?
      首先,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汽车正不断地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汽车日益普及,关心汽车,热爱汽车,走近汽车,拥有汽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我校部分学生的家庭也拥有汽车,学生对汽车感兴趣,渴望打开汽车知识的宝库,领略汽车文化的内涵。因此,我们决定将“汽车文化”作为探究型课程的突破口,将探究型课程的第一期内容定为对“汽车文化”的探究,期望学生在探究汽车文化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人类在改善行走方式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更能学到丰富的科技知识,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激发自己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造的热情。
      其次,我校是科技特色传统学校,其中最为出色的项目是赛车。学校曾经在全国、上海市、徐汇区等各级、各类的赛车比赛中荣获诸多殊荣。就师资队伍而言,我们有一批对汽车文化感兴趣,对汽车文化懂行的科技教师,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成为探究型课程“汽车文化”的骨干教师。
      另外,我们也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我校地处上海市徐汇区西南部繁荣地带,这里交通便利发达,除汽车外,还有许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轻轨和地铁一号线,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是大有好处的。再则,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来自上师大和交通大学等学校。他们对孩子的探究性学习和汽车文化领域的探索均可以提供良好的指导。因此,我们坚信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探究型课程实施在我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探究型课程的内容定了,具体在哪个年级实施呢?
      考虑到四年级属于学校的中高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探究性学习也应该有一定的悟性,而且该年级学生喜欢赛车、对汽车文化感兴趣的较多,他们在小学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去探究,去发现,足以见成效,所以我们将“汽车文化”这一探究型课程安排在四年级的兴趣课上,让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率先参加,。
此外,一年级是我校二期课改的重点实验年级。既然是课改,我们想让学生一进入小学,就学习这种新的课程,一读书就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精神。故在一年级的课表上每周加上一节探究课。
二、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将来会研究、会创造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因此在探究型课程的研究中我们将研究探究型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组织形式、活动的程序以及对探究型课程的评价。从教育本身的规律出发,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途径方法的科学性,尊重童心,关注儿童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
      探究型课程目标
      探究型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指向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儿童所发展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儿童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并且这些目标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除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外,儿童在探究过程中所达成的知识目标也是开放的。
      我校一年级和四年级探究课程的目标分别设定为:
一年级:
(1) 以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
(2) 激发学生对(与汽车文化相关的)交通知识的强烈好奇心;
(3) 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习惯;
(4) 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快乐;
(5) 知道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
(6) 通过游戏、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中长智。
四年级:
(1) 通过观察、分析、调查、收集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2) 养成开放性和多维性的思维习惯;
(3) 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必要性;
(4) 培养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初步能力
(5)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养成讲科学的精神。
(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的实践能力
      探究型课程内容
      探究型课程没有统一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对汽车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这就形成了探究型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跨学科性(或综合性)。探究型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摆脱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而它的跨学科性则利于消除学科的隔阂,增强学科间的沟通,在学科综合之处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探究型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因此我们允许儿童所探究的汽车内容和主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甚至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不同的选择。
      探究型课程的原则
一年极:
趣味性原则: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参与性原则: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四年级:
新颖性原则:通过主题式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与收敛性思维的能力。
开放性原则:通过电子查阅、图书馆查询、社会调查等手段,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具备初步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探究性原则:选择或编制的课题具有明显的探究性。通过一定的观察、实验、调查、分析、思考等研究性活动获得课题目标的实现。
全程性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编组完成,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不注重结论的价值如何,结论也可以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
      研究探究型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
      探究型课程实施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三种:小组合作形式、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一年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课内: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课外:以个人或父母支持帮助下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以及各活动班的实际情况,在探究型课程中体现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形式 ”,“个人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把有相同类型研究课题的同学编成一组,使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相互借鉴。或由若干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收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讨论,以及教师的适当的指导,分享初步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碰撞,由此完成自己的研究报告。随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通过前一次的经验和方法,个人自己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完成一个较为简单的研究报告。在课程组织形式上,既体现独立性的个体活动的过程,也体现合作的小组活动的过程和集体性的全班交流活动。
      研究探究型课程课时的程序:
      本次的探究型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研究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
      准备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做一些感兴趣的汽车文化问题的调查,布置研究的任务。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动员讲座,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的动机。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寻找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进入问题的状态,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 
      实施阶段:
      在学生的问题产生后,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选题进行初审,根据问题的可行性以及学生本人的实际水平,帮助学生进行确定问题,随后,公布选题,让学生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自己收集的信息,或者进行一定的观察或实验等研究,用老师所讲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一定的指导下,得出结论,撰写个人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总结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教师则根据一定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鉴定,并进行小型的口头答辩,给予学生一定的成果认可。
      研究课程评价:
      探究型课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有关要求自我评审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同时,由老师和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运用各种形式(学生汇报、量表等)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避免课程实施过程失控。课程的评价目标,在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并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探究型课程运用的是指向不同个体的评分标准,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和价值,并能有针对性地给以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是传统课程评价无法做到的。
      评价原则:
      以开放性、激励性、过程性为主要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表现评价和自我表现改进,形成有助于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气氛。
      由于探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评价中,不适宜运用目标评价,而应该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这样,探究型课程的评价还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评价方法:
      对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总评,随后,让学生对老师进行一定的评价。
四、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反思筛选法、文选法、调查法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选题、准备阶段                2002.9 —— 2003.1
      第二阶段:设计方案阶段                   2003.2 —— 2003.6
      第三阶段:实验,具体探究阶段          2003.9 —— 2004.1
      第四阶段:总结、反馈、调整阶段       2004.2 —— 2004.6
      第五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2004.9 —— 2005.1
      第六阶段:完成结题阶段                   2005.2 —— 2005.6
六、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关于探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探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的价值观和实践经验有可能导致教师发现课程教材中新的课程潜能。探究型课程教材潜能的实现通常取决于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师的能力和喜好。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也是课程编制者和课程潜能的开发者。汽车文化的内容很广泛,到底探究汽车领域哪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汽车文化这一探究型课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和发展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对新事物、新思想的开放态度、对课堂情境的感受能力以及组织课程教材、课题研究的经验都有助于教师对研究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如何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潜能的发现和利用能力,在有效实施探究型课程中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2、关于教师指导作用的问题:
      在无处不信息的背景下,教师失去了原来对信息占有的优先权,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师生双方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有些问题教师甚至还不及学生了解得多。这样就有一个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体现的问题。作为一门课程,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体。然而教师的指导也是不可少的。在小学阶段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学生还有一个教师从扶到放的指导过程,即使是能力很强的学生,也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由于众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异,探究的汽车问题面之广泛,这就给教师增加了对于每个学生探究的问题一一进行指导的难度。从目前小学生能力现状分析,让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无疑会或变成放鸭式,缺乏探究的科学性,或变成无从着手,缺少方法,违背了探究型课程开设的初衷。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集中指导相结合的问题也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3、关于探究型课程的评价问题
      探究型课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儿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活动状况的评价。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评价的难以解决,在各个小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呈现出简单、不统一的现象,评价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七、课题组成员结构:
      组长:朱咏梅(教科研组长)、
               曾青玮(教导主任)
      组员:涂京(图书馆负责老师)
               潘健、彭海钢、陈明、沈一鸣(一线探究课老师)
八、课题研究经费:
      1、 有关资料的购置预算:            
      2、 学生活动经费预算: 1)材料费        
                                         2)参观活动     
      3、 相关设备添置预算:                       
      4、 教师实验经费预算:                      


                                                                                                           执笔人:朱咏梅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