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mu_02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读懂中国”指导体会(寿晓玮)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 2010-10-20

20106月上师大一附小三至五年级所有学生积极参加“优+杯读懂中国”的知识与征文比赛,寿晓玮老师作为学校推荐的优秀指导老师总结回顾了自己在语言文字宣传与传承上所做的一些工作。一下为寿老师的小结。

敬仰文明,传承有道

说到中华文明,我们总是讲存其精华,摒弃糟粕,兼容并蓄。近日,又一次游历了北京城,伟大首都啊,近代皇帝们把最好的物质文明留在了紫禁城、颐和园、圆明园,也留住了当时的风土人情。老外们也喜欢,由此留下了圆明园的废墟,这虽说是当年的耻辱,但也是乾隆皇帝们向列强们进行的文化挑战。承德避暑山庄建于平定沙俄当年对我边境的挑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更是向西方列强展示我们泱泱大国的实力。日历终于翻到了今天,世博会能够选址在今天的中国上海,除了高速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的胸襟之外,更看重的应该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各地方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有朋自,不亦?”作为东道主的上海市民更应该借此机会更深入愉快地理解、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宣传、交流其中的一些心得,才能自己的一份薄之力。然而,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虽勤勉一如“君子食无求,居无求安,敏于事而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也已。也只习得一些皮毛,唯有利用一切机会,坚持不懈尚能聊表对中华文明的敬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学校精心组织了“书香致远”的系列读懂中国活动。从每一位老师到每一位学生,乃至带动了各位家长们。学校从党支部、教导处、工会方方面面动员起来,组织老师们学习传统文化,定期交流,其内容之广泛,研讨之深入,是我感觉到最投入的一次。因此,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有文化底蕴,更充满自信去向我们的孩子和家长们渗透读好中华文化的理念。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首先,我们立足于课堂这一主阵地,备课阶段就做好充分贮备,尽量挖掘与之相关的题材,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课文中这样的内容比比皆是,我先给人物和故事定好中心内容,自己先有充分的把握,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看文字、听朗读、说感受、写体会。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与心灵去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当然,课后作业、练习中也会注意布置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例如,你碰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真正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为,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真正最读懂的方式。由于每个孩子的感受力是不同的,我们更加提倡协作奋进。所以,还经常会进行一些学习交流,大家可以自由交流阅读心得,便于让孩子们互相学习。我认为,这里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稍作点评,给一些稍弱的孩子多发言的机会,并加以充分鼓励,增强自信;对稍强势的,要抛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进行小辩论,这会使他们更出色。

课外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真正考验学生真功夫的是在课外。《三字经》、《弟子规》、《木兰辞》还有大量的古诗词让他们在课外经常吟诵,力求朗朗上口,感受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氛围;每次各种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不仅仅停留在品尝一些应景的传统小吃上,我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收集资料,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对文化的兴趣与认同,然后自己动手做做相关的小物件,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可不能让他们“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课外阅读是对课内的及时补充,可以是课内相关的人物故事,这些孩子是比较容易做的;更提倡孩子能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自己找书来读,最好也能够像课内一样做些圈划、批注。小学阶段既要广泛学习,又该稍稍让孩子认识一下自己最喜欢什么,这有助于孩子自觉学习。

社会是个大学堂,我们引导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新知。各类图书馆、书店、新闻媒体、还有强大的网络系统是形式上的多样性;教师、父母、伙伴还有喜欢讲历史故事的老爷爷都是我们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引领者;世博场馆里中国馆和各省市馆陈列的精致展品,开展的各项活动展示都为我们孩子津津乐道。

吸引我做这些工作的,实在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太浩瀚无边,值得我们倾其所有,竭尽所能为之努力,而我做的这些只能如帮助孩子在大海边捡拾起几颗小贝壳而已。我时刻铭记自己教师的职责,我愿为此继续奋斗,这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职责所在,立人之本。

                                                    

上师大一附小

寿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