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刚开始,我们科常组就重温了《上海市中小学自然课程标准》,认真领会精神,按照课标要求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贯彻自然课的探究性学习,教师们都积极准时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相互研讨自然课的教材教法,交流心得体会。在研讨活动中,我们发现自然课堂内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而在课堂上,由于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满足不了实际探究活动的需求,常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而过程不足。课内的探究活动,能否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拓展?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能否使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呢?在徐汇区名师工作室导师的帮助指引下,我们设立了课题《自然课堂教学与科技实践活动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围绕这一课题展开各项工作。东西校区的几位老师也分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自的教学所长设立子课题:
1、从校情、校本资源出发,结合教材来设计探究实践活动;
2、从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入手,结合教材来设计探究实践活动;
3、将教材与长周期探究竞赛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在教学《我们周围的大气》这一单元时,我们抓住时机,创造性地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与教材相结合,设计了多个阶段的课内外探究实践活动,将“保护大气”向课外进行延伸:1、实验探究课《空气的成分》;2、课外探究实践活动《温室效应与清洁能源》;3、设计环保方案,参加环保竞赛。其中
我们根据教材和校本资源,将自然课堂教学与车辆模型活动相结合。《机器》和《能源》这些让学生看似了解实则模糊的单元教学,通过与车辆模型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后的“制作—调教—改装—操控”等一系列过程中,让对教材中机器的“动力与传动”、“工作与控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不仅解决了课内探究过程不足的短板,还满足了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欲望,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自然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如
低年级以环境保护启蒙教学为目标,结合实际,诱导他们对环境的感性认识。例如一年级自然新教材《亲近大自然》,
自然学科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验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它通过实验来建立和验证理论,形象鲜明地得出自然学科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开学初,我们就制定了各单元的实验教学目标并落实实验器材。教研活动我们结合“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一研究课题,对每单元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两堂区公开课,
实绩:
区级公开课3节:《清洁能源》、《小磁针的奥秘》、《电磁铁》;
徐汇区“创意世博——世博场馆建模竞赛”一等奖;
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长周期探究教学指导二等奖;
上海市、徐汇区两级车模竞赛获奖40余项;
上海市、徐汇区两级头脑奥林匹克擂台赛获奖10余项;
《徐汇教育》发表论文《画好自然课堂教学与科技实践活动这一对同心圆》;
策划、组织徐汇区“驰向世博——上师大一附小杯”车模竞赛。